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视频】最近坐飞机?这条必须看!

刘韶滨 中国民航网 2022-03-20

【独家视频】记者实测:乘机返程,民航“防疫”靠谱吗?(拍摄/刘韶滨 剪辑/王硕)



2月4日是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一个新的轮回在大地上开启。这一天,记者乘坐国航CA1816航班从厦门高崎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在疫情还在持续的当下,这一趟旅程会有什么样特殊的体验呢?


事实上,这些天来,记者收到了许多亲朋好友发来的咨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担忧——“候机楼里人员会不会很密集?”“飞机客舱不通风,是不是更容易传染病毒?”“客舱里的小桌板、桌椅扶手、行李架上面会不会有病毒残留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记者此行的一个目的,便是要验证自己的判断——上百万的民航人正在全力守护每一名旅客的健康平安,只要做好自身的基本防护工作,乘坐飞机出行是安全的。



候机楼里的健康提醒 提醒旅客增强自我防护


【视频】记者航站楼内体验






记者提醒:各地机场均配备手持、红外测温仪,进入航站楼您需要测体温。






16时左右,记者抵达了厦门高崎机场。准备进入航站楼时,穿着防护服、防护面罩和口罩工作人员通过手持式体温计给记者测量了体温。记者注意到,在前方有一台红外红外体温筛检仪作为第二道保险。


记者进入航站楼前接受工作人员的体温测量






记者提醒:机场航站楼内配备新风系统,在疫情期间可以确保航站楼内空气快速更新。






一走进航站楼,记者就感到一阵阵风迎面吹来。“室内空间,这么大的风是从哪里来的呢?”记者向一位机场工作人员提出了疑惑,他领着记者来到一个发着“嗡嗡”声的设备下面,让记者抬头看,只见这个设备的顶端有两排孔洞。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道,这是航站楼新风系统,在疫情期间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以确保室内空气快速更新。


航站楼里的新风系统能够加快通风换气






记者提醒:疫情期间,机场增加了对公共区域的消杀频率,除了保洁人员随时随地进行清洁之外,每天13时、18时和航后都会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粉配成的消毒水,对候机楼大厅等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消毒。






在航站楼里,旅客的数量比平时少,身穿红色和蓝色制服的保洁人员却比平时要多得多。他们推着“装备齐全”的小车,一刻不停地对地面、座椅、柜台、自助值机设备、电梯扶梯、行李车等旅客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洁。


机场保洁人员对行李车进行清洁消毒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机场增加了对公共区域的消杀频率,除了保洁人员随时随地进行清洁之外,每天13时、18时和航后都会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粉配成的消毒水,对候机楼大厅等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消毒。


记者采访机场清洁人员


时间来到18时,航站楼里的保洁人员果然一下子变得更多了,大家热火朝天地用拖把、抹布、喷雾等工具开展消毒作业。


通过安检后,记者坐在了登机口附近的候机区域。抬眼望去,因为旅客数量不是很多,大家坐得分散,所有人都佩戴了口罩,有的还戴上了面罩或者护目镜。


【视频】记者飞机上体验






记者提醒:在登机口,地服会对旅客再进行体温测量。在廊桥里,乘务员会再次对旅客进行体温测量,以到达双保险。






19时45分,航班开始登机,许多旅客似乎并不急着起身。正在排队登机的旅客则自觉拉开间距。在登机口,地服人员又进行了一次体温测量。而在廊桥里,这趟航班的乘务长牛进峰也拿着手持式体温计给每一名旅客进行着体温测量,这再次形成了一道双保险。


从左到右分别为区域乘务长赵祎、检查员马戈和乘务长牛进峰






记者提醒:航班上的工作人员配备一次性乳胶手套、N95口罩、速干免洗手消毒液、手持式体温计、防疫包等医疗防疫用品。






走进客舱,所有的乘务员都戴着口罩和手套。牛进峰告诉记者,每次上岗前,首先要确保所有机组人员体温正常,公司为每架航班的工作人员配备了一次性乳胶手套,同时还配备了N95口罩、速干免洗手消毒液、手持式体温计、防疫包等医疗防疫用品。


航班上配备有卫生防疫包,乘务员能够使用它应对紧急情况






记者提醒:登机后,乘务员将给每一名旅客发放旅客信息登记表,并且提示旅客最好使用自己携带的笔填写。






上客完毕,乘务员给每一名旅客发放了旅客信息登记表,并且提示旅客最好使用自己携带的笔填写。飞机平飞后,乘务员们开始进行客舱服务。记者观察到,乘务员在和旅客交流时会尽可能地和旅客保持一定距离。在发放餐食、饮料前,乘务员会再佩戴一层一次性手套,分发时直接放置在旅客的小桌板上,避免与旅客的手对手接触。


航班乘务组牛进峰正在检查旅客信息登记表






记者提醒:航班上的餐食不论是头等舱还是经济舱,均提供一次性餐盒,避免容器的重复使用导致疫情传播的风险。






记者注意到,航班上的餐食也有所改变。不论是头等舱还是经济舱,提供的都是一次性餐盒。牛进峰告诉记者,这样可以避免容器的重复使用导致疫情传播的风险。


航班上提供的是一次性餐盒






记者提醒:飞机客舱空气每2到3分钟就会置换一次。并且飞机也是戴“口罩”的,客舱的再循环系统都安装有高效微粒气滤,能够阻挡99.97%的细菌和病毒。






当记者问起客舱通风的问题时,牛进峰给记者打了个比方:“飞机客舱空气每2到3分钟就会置换一次。并且飞机也是戴‘口罩’的,客舱的再循环系统都安装有高效微粒气滤,能够阻挡99.97%的细菌和病毒。”    


主任乘务长马戈是这趟航班的检查员,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她还是一名刚工作不久的乘务员。“我们的反应比当年要快,防护的举措也更多。所以我经常鼓励身边年轻的同事要有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马戈告诉记者。


航班下降之前,乘务员再一次对旅客进行体温测量






记者提醒:航班下降前,乘务员对所有旅客再次进行全面的体温测量。






航班开始下降前,牛进峰又组织乘务员对所有旅客进行全面的体温测量。


22时53分,航班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牛进峰和头等舱乘务员孙瑾在客舱门口和每一位旅客道别。虽然戴着口罩,但是他们的眼神依然传递着甜美的微笑。





记者提醒:航班结束,机组成员下飞机后,客舱清洁部门会清理垃圾、擦拭客舱小桌板、座椅扶手、舷窗遮阳板、行李架、卫生间等每一处旅客和机组人员可以触摸到的地方,进行预防性消毒。






结束所有工作的机组成员也下了飞机,客舱一下子变得空荡荡。不一会儿,国航地服部客舱清洁部门的工作人员们带着他们的“家伙”鱼贯而入。他们同样佩戴着口罩和手套,有的利落地把所有垃圾清理出来,有的给所有桌椅换上新的座椅头片。紧接着他们开始擦拭客舱小桌板、座椅扶手、舷窗遮阳板、行李架、卫生间等每一处旅客和机组人员可以触摸到的地方,进行预防性消毒。


进行航后客舱清洁消毒的保洁人员正在擦拭行李架


国航地服部客舱清洁班长杨英菊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他们使用的消毒水比之前有更强的消毒效果,能够有效防止病毒残留。因为需要清洁和消毒地更加细致,他们对每一趟航班的清洁作业时间比以往增加了一倍。


23时30分左右,记者离开了航班。回头望去,透过舷窗依旧可以看到工作人员还在为飞机消毒忙碌的身影。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虽然此刻北京的气温很低,但是记者依然感觉到这是一趟飞往春天的旅程。



民航局:全力做好返程高峰期间民航疫情防控工作


2月2日,民航局印发《关于做好春节返程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民航各单位在继续落实好前期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民航防控应对准备,确保对所有进出港旅客开展体温检测,并做好统一填报旅客信息登记卡等工作。


民航局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各运输机场除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开展旅客体温检测外,还应确保对全部进、出港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做到应查尽查。对于发热旅客,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民航局强调,各运输航空公司要加强国内航班旅客信息收集工作,统一填报旅客信息登记卡,国际航班的健康申报工作按照出入境检验检疫有关要求执行。


民航局要求,要加强在运行期间对参与一线运行的机组人员、机务维修人员、一线监管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制定人员防护指南,配发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航空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增加对航空器客舱和驾驶舱的深度清洁和消毒频次,特别是对航空器上耳机和手持话筒的清洁和消毒;做好航空器空调系统清洁,加大对高效微粒空气滤芯的检查和更换频次;加强执行专(包)机接回境外湖北旅客的航班机组的防控要求,做好机组人员的出勤前健康检查,并为机组人员配备护目镜(民用)、口罩等防护用品;执行任务期间,机组人员必须做好全程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如有机组人员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的,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隔离观察工作。各地区管理局要加强对一线监管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做好个人防护,确保民航系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安全运行不添堵、健康平安不减员。


民航局同时建议乘机旅客佩戴口罩,并要求各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继续做好宣传教育,通过机上广播、候机楼设置提醒牌等多种途径,做好旅客佩戴口罩的提示工作。(记者 张丰繁)




全面贯彻落实民航局要求,坚决不留任何防疫死角


中国民航做到了!


乘机返程,民航“防疫”靠谱!



编辑|王 犇

审核|程 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